經典案例
Classic Case
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以調水業務為核心,運用先進的水質采集、處理技術,基于通信、計算機網絡、數據存儲與管理系統等平臺,建設以“固定、自動、移動”三位一體的現代化水質信息采集系統為基礎,以水質監測應用系統為核心的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水質監測系統。項目總投資約9000萬元,一期京石段于2010年已投入使用,二期于2013年10月開始建設。期京石段于2010年已投入使用,二期于2013年10月開始建設。
重慶市中小河流水文監測項目洪水預警預報系統在網絡通信平臺、數據匯集平臺、應用支撐平臺基礎上集成預報方案編制管理、預警預報系統以及業務應用三大系統體系。系統建設依據重慶水文、氣象、國土等各類基礎數據,結合GIS空間數據進行個性化業務展示,同時以洪水預報、墑情預報、山洪預警預報為核心業務系統,遙測數據分析、水質水量耦合預報、值班管理、會商管理、項目管理、水政監察、移動應用等為輔助系統的建設模式,不僅提高重慶148條河流及223個預報斷面的洪水預報水平,同時形成重慶水雨情信息中心,并最終為重慶的中小河流防汛抗旱、防洪減災提供決策依據。
白馬湖片洪水風險圖編制項目以《洪水風險圖編制導則》、《洪水風險圖編制技術細則》、《洪水風險圖編制技術細則附錄》為指導,將水文模型、河網模型、2D洪水演進模型、潰壩潰堤等模型以及風險圖的成果數據導入數據庫中,并與實時雨情、水情、工情數據庫連接,實現基于GIS對風險圖、洪水方案、淹沒分析、影響分析等信息進行管理和展現,對洪水方案的計算結果進行動態加載和演示,同時可以對未來48小時的洪水模擬計算,實時在線滾動預報未來一段時間內洪水淹沒圖,同時可查詢各關注點水位、流量變化過程和超標預警信息。
該系統是以“數字水資源保護”規劃為框架,根據水資源保護業務的需求以及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趨勢建設的水資源監控保護系統。該系統基于二維GIS(ARCGIS)、三維GIS(SKYLINE)平臺,結合水動力模型、水質模型實現了黃河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監督管理以及污染應急的動態演進及應急預案處理,并在GIS(二維和三維)上對各類信息的查詢顯示,能夠完整、清晰反映和顯示黃河水資源信息和狀況,為決策會商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為黃河水資源保護工作提供先進、實用、高效、可靠的平臺。同時該系統為黃委水資源局提供了數據中心平臺和基礎應用框架,為其他信息系統的建設提供了基礎和依據。

關注我們
山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400全國免費電話:400-029-1906
-
電話:029-88386161
- 商務負責人:鄭女士18215199782
地址:西安市高新區科技三路57號融城云谷C座12層